温州网讯 近日,市委张振丰在督查“强城行动”实施情况时强调,推动“一港五谷”提质增效,是牢记嘱托“续写创新史”的题中之义,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所谓“一港五谷”,是指中国(温州)数安港、国际云软件谷、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中国(温州)新光谷、中国(温州)智能谷。如今“一港五谷”已成为温州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合地。事实上,这与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关系密切,而今年初开启的“强城行动”,更是将“一港五谷”视为温州打造先进制造领跑地的关键一招。
本期《委员观察》栏目请市政协委员围绕“温州如何进一步提升一港五谷平台能级”这一命题,建言支招。
今年2月23日,我市举行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亮丽的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成绩单”。
当前,我市已构建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孵化空间从80万平方米拓展到了450万平方米,拥有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27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71个),累计引育创新型项目5500多个、人才5万余人,还打造了以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眼谷、惠利玛等为代表各具特色的12个示范孵化基地,“民营企业主导+增值服务孵化”“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等模式也在各孵化空间得以实践。我市探索凝练形成的“建引育”模式还入选了科技部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里,我市共新增孵化空间362万平方米,超2022年前总和的4倍;同时还推动孵化器提质增效,建设了“一港五谷”等专业孵化平台,高标准打造了一系列示范孵化基地,其中2023年新增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5家,新增数居全省第二。
在推进会上,我市确定了今年大孵化器集群建设目标:计划新增孵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招引落地专业运营机构10家以上,至少新增入孵企业(团队)3000个、青年创新创业人才2万人,培育省级及以上孵化载体超20家。
我市将持续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工作,特别是“一港五谷”每个领域都要形成决定性优势:坚定发展好中国(温州)数安港;以获批省创新深化改革试点为契机,争取中国眼谷的企业项目入驻集聚取得新突破;加大国际云软件谷的生态链企业等招引力度;实现中国基因药谷的爆发式增长;做大做强中国(温州)智能谷的人工智能产业,使温州人工智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加快发展中国(温州)新光谷,依托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壮大我市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该产业集群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中国眼谷和中国基因药谷是“一港五谷”战略中的重要“两谷”,也是温州近几年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首先,要推进企业培育,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产业平台集聚发展,腾挪一部分可用于落地“两谷”成熟的项目及拟招引生命健康产业强链补链项目的工业用地;积极培育链主企业,形成生命健康产业生态群落;精准培育生命健康领域小微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向质量型、科技型、品牌型发展;鼓励生命健康产业链相关企业深化合作,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
其次,健全产业生态,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构建临床和本地产业融合机制,打通医企研协同渠道,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医学中心实验条件、临床优势等赋能本地产业。健全专业生产性服务,依托“两谷”推进大型专业仪器、实验室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平台,开展小试研究、中试验证和第三方检测检验服务。
再次,推动产业孵化,加强要素保障。依托“两谷”的相应孵化器,优化“产业+孵化+投资”方式,打造优化“链主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科研机构支撑”的孵化模式;探索政府引导、多元投资、企业化运作方式,为入孵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小试、中试等孵化服务;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引培高端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完善以薪酬贡献、股权估值等为评价要素的人才认定机制;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以及金融机构融资等多种形式,构筑覆盖生命健康产业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体系;加强生命健康领域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证券化。
自2022年以来,温州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战略,聚焦孵化空间打造、专业团队运营、基金规模壮大、科创项目引进和青年人才集聚等攻坚导向,系统提升大孵化器集群建设水平。
经走访调研发现,随着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需要,我市在创新创业领域的青年人才数量不足问题越发凸显。为此建议从三方面引才留才:
其一,重塑城市形象,让温暖之州“火出圈”。对城市形象的重塑和扩大影响力,可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线下可在大学生数量较集中的城市地铁、重要地标处投放城市形象宣传广告,把温州的美食、美景、产业平台广而告之,吸引青年人才来温创业就业;线上与各类主流媒体合作,如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策划推广温州城市形象,让更多人了解温州、向往温州,从而扎根温州发展。
其二,简化申领流程,让“拥抱”人才的政策“贴心”。有调查统计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对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更为关注,关注度排在首位。经调查发现,不少人才反映,原人才政策还存在兑现申报流程不简便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兑现流程,通过联动人社局、人才办、住建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简化申报材料,加快审批流程,让人才获得充分尊重,得到更好的办事体验。
其三,降低公寓经营成本,让人才留下来感到“省心”。位于工业用地内的仅十几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月缴纳电费较家用月电费翻倍,甚至有人反映“电费都赶上租金”,用电成本较高。就此,省级以上孵化器的电价应参照政府部门、学校等公益性平台,按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降低工业性质地块人才公寓居住成本。
建设“智能谷”可帮助温州本地相关企业更好地融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赛道。对于提升“智能谷”能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专项创新平台与设立科研资金。要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并且还要提供研发场地、设备和专业人才支持;鼓励我市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增加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公开申报,优先资助有创新潜力的研究项目;鼓励温州企业积极参与,推动本地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其次,建立专项人才引进计划与加强产学研用培养。要制订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引进政策,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税收、住房等优惠政策;在温州大学等本地高校合作设立实习基地,推动学生与温州人工智能企业间的深度互动,培养适应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的毕业生,同时也实现校企紧密合作。
再次,建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与开展产业对接会议。支持成立温州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促使相关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联盟可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提高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组织人工智能产业对接会,加强与北上广深杭相应产业联盟间的互动,推动上下游企业互相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最后,我市相关部门还要提供组织支持和政策激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促使“智能谷”提升能级,更好地让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温州如何打造先进制造领跑地?市政协委员支招 让大孵化器集群催生更多“一港五谷”
杏彩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