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泉竞涌,英才汇流。近年来,济南市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全力争创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成效和区域人才竞争力。为此,《济南市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提出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通过多种政策支持,进一步发挥平台载体对人才、项目、技术的吸引集聚作用。
秉持“平台聚才”思维,济南市精心打造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海外聚才、赛会引才、校地融合等五大人才平台,围绕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等关键环节,多方位、多渠道、多举措吸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济南市立足国家所需、山东所能、发展所向,着力构建了“1+3+N”的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是指“一城”,也就是中科院济南科创城;“3”是指国家、省、市实验室体系;“N”是指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众多创新载体。
经过三年发展,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先后引进13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在电磁驱动、先进激光、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承接国家重大任务25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67项,孵化或引进注册企业超过100家,引进“两院”院士团队20个、国家级领军人才34人,集聚各类高端科技人才超过2000人。
依托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的建设,把周边创新集聚区的科创资源“串珠成链”,建设了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产研院、超算中心、山东大学等“四大创新圈”。
山东智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超算中心,深耕三维重建领域。公司创始人兼CEO杨少毅介绍,他是通过参加第五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将项目落在的济南。大赛期间,济南市历城区委组织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带他去参观了超算中心,并帮忙对接了超算中心的相关技术人员。“做人工智能的企业,对于算力是有要求的,而超算中心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需求。”大赛之后,在历城区委组织部的协助下,杨少毅成功将公司落在超算中心,最大程度靠近算力资源,方便未来发展。
科研实验室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阵地,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济南市聚焦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围绕先进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布局建设层次清晰的国家、省、市实验室体系,增强人才承载能力。
此外,济南市还积极探索打破传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前瞻布局一批有潜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71家,位居山东省首位。同时,济南市还拥有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30家、创新创业共同体1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72家,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对此,山东大学教授韩琳感触颇深。
2017年到2021年,韩琳与团队将微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光电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融合到一起,开发出肿瘤标志物检测芯片系统,为肿瘤早期辅助筛查、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快速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我们这个技术在实验室已经非常成熟了,但真正走向应用的时候需要一系列的工程化,工程化就需要资金、人员以及时间。”为此,韩琳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领域决赛一等奖,顺利将项目落在了济南,获得了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得技术可以顺利转化为产品。
济南市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激励政策、服务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打造了“1+6+N”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省市共建的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1”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评估、挂牌交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园区落地、技术经纪业态培育“6”服务为支撑,服务“N”家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重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今年,济南又专门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计划”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
海外人才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环节。围绕海外人才引育,济南建立了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侨梦苑、海归小镇为代表的海外聚才平台。
济南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于2018年获批建设。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累计引进海外科技人才355名,其中全职引进和培育海内外院士5名、国家级人才14名。
走进济南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充满青春活力的办公环境,充斥着创新创业的。“公司落户在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济南),这里办公环境优越,配套有共享健身房、睡眠舱、会议室等设施,有助于企业办公效率提升。同时,政府也为落地园区的项目提供了部分租金减免等优惠。”一家落地企业负责人对基地的环境和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
“侨梦苑”是国务院侨办会同相关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截至目前,济南“侨梦苑”已经吸引海内外人才900多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入港进行成果转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60余家;促成240余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435亿元。
而“海归小镇”是欧美同学会2018年启动的一项集聚海归人才和海归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划,每个“海归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方向。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济南重点打造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济南“海归小镇”定位的产业方向是“人工智能”,这与济南产业禀赋和发展方向是高度契合的。人工智能“海归小镇”的建设,旨在打造集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核心研发、场景应用、人才培养、生态服务、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海归人才聚集高地、新兴产业策源高地、核心技术研发高地、产城融合示范高地”。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赛会活动,既能充分推动人才交流,更是对城市创新创业氛围的集中展示和推介。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便是济南的“招牌”赛会引才平台。
自2018年以来,济南已经连续6年举办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坚持“聚焦前沿、服务产业、强化落地”办赛理念,引进落地了一批高科技人才项目,成为全市招才引智的知名品牌、吸纳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窗口。
当下,第六届大赛正在进行中。本届大赛设置了16个预赛区,包括5个海外赛区11个国内赛区。大赛启动以来,共征集到来自全球的4828个报名项目,赛事的国际化程度、人才项目层次、产业需求契合度均实现新提升。
在参赛领域方面,紧贴济南主导产业需求,设置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与低碳环保五个产业领域;在项目落地方面,持续完善服务保障、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三个体系,全力提高项目落地率和成果转化率。
作为第三届大赛参赛选手,济南市云映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军认为,“这场比赛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不参加比赛的话,自己找投资人走的弯路可能要更多一些。同时,通过比赛,创业者能够以比较高效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包括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随着持续的创新探索和服务优化,前五届大赛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已落地项目662个,进院士团队22个及各类人才2200余人,其中博士383人。引进人才中,108人入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32人入选国家、省级人才工程,市级财政累计支持资金5.8亿元,落地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劲动能。
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科学研究生力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济南拥有驻济高校52所、在校师生近80万人,高校总数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列第14位。
在与众多驻济高校双向赋能、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济南也探索出了一条更加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契合城市发展方向的校地融合之路——通过实施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以项目化形式支持驻济高校发展。近三年累计支持387个市校融合项目,其中,高水平学科建设类项目8个、现代产业学院类项目71个、专业调整类项目20个、校企联合技术研发类项目191个。校企共建规模以上实训基地1161个,5个产教融合项目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4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了校地企融合、产学研互促的良性循环。
以智能控制和高动态测试为核心技术山东派蒙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是49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罗映不但是一位创业者,还是在职大学老师。近年来,派蒙机电持续参加“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累计支持多所高校开展产学合作项目超过60 项,直接提供资金支持 100 多万元,提供软硬件支持 300 余万元。同时,与多个院校联合成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实践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等产教融合联盟。“一方面,我们共同做研发中心、攻克核心技术,然后把产品在公司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帮助高校、科研院所建起实验室,带动他们的科研水平提升。”在罗映看来,产教融合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随着济南人才平台载体的不断强化、人才吸引力的持续增强,科技活力和城市能级的稳步提升,必将为天下英才铺就出创新创业的如砥大道,搭建起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
杏彩体育官网